講座題目:建立設計師的創意價值與定位
講師:劉晨旭
演講大綱:
台灣每年高達400所設計相關科系畢業生將投入職場,除了專業技能,更需要建立自我的附加價值。講者以自身經歷,分享台灣設計業界需求的轉變,加強專業職能之外的能力,並以多元的觀點自我分析,讓投入職場前先了解自身的特性,提早建立設計師的創意價值與定位。
現職
旭設計 品牌負責人
承風創意整合有限公司 產品開發創意總監
明志科技大學 兼任講師
崇右技術學院 兼任講師
學歷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碩士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學士
專長
創意思考、產品實務設計、品牌建構與行銷
經歷
2010-2012 佳世達科技Qisda,
創意設計中心,資深設計師
2008-2010 天晴設計,專案設計師
2007-2008 點石創意,設計經理
2004-2007 明基電通BENQ,數位時尚設計中心,主任設計師.
2001-2004 浩漢設計 Nova design, Design Project leader.
Nova
design, KLiDC Malaysia(馬來西亞), Design team leader.
得獎紀錄
2012 台南市十大創意商品,鐵條花文具系列
2012 IP的ID次方/ 評審團創新設計獎/ 花苗保濕皿
2011新北市、心幸福-居家用品設計競賽/ 入選/ 茶花掠影
2010 G-mark Design Award,
BenQ Projector, GP10
2010 IF Design Award, BenQ LCD monitor, V2200TW.
2010 台灣工藝競賽/ 創新設計組 佳作, 竹聲 speaker
2010 IF Design Award, BenQ LCD monitor, V2200TW.
2010 台灣工藝競賽/ 創新設計組 佳作, 竹聲 speaker
2009 台灣工藝競賽/ 創新設計組
銀獎, 竹光桌燈
2008 第七屆/ 台灣國際創意大賽
專業組 金獎 (集線飾板)
2007 G-mark Design Award, BenQ Digital Camera, DC E1000
2007 IF China Design Award, BenQ LCD monitor, GX22W
2006 IF China Design Award, BenQ Blue ray DVD driver, BW1000.
2007 IF China Design Award, BenQ LCD monitor, GX22W
2006 IF China Design Award, BenQ Blue ray DVD driver, BW1000.
·
演講時間:2013年4月11日 18:10~20:00
·
演講地點:深耕講堂(管理學院二樓)
老師在演講中拋出一個問題“我希望成為怎麼樣的設計師?激發了我對自己的省思,因為在問自己要成為怎麼樣的設計師時,要問自己的還有“我是如何看待設計這件事情”?從我就讀工設系這段日子以來,我開始會從日常生活中觀察,並且認識不同思考方式的人們。並且激發我的設計靈感。從今天的演講來看,我自己注重的方向偏向創意思考,缺乏邏輯和程序,今天演講前半部比較嚴肅,但是因為分析很多事情使我瞭解設計產業和未來就業的可能和方向,也讓我開始有個穩定的架構省視自己要的是什麼和我目前所缺少或是不足的部分,前半段演說對我來說受益很多。他讓我知道現實和實現方向。
演講的後半段著重有趣的案例分析探討,老師舉了很多的例子,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激賞他的幽默性和思考的觀點,我認為老師的一個思考模式相當有趣:那就是每天從日常生活中找一個主題,特別去觀察,從觀看到瞭解到關注的觀看模式是角度的深度程度,我自己突然有種體悟,那就是當你越深入的去“感受”一個事物,最後的那個純粹,就是設計的核心,這是我想成為設計師的原因,因為設計就像是藉由外在觀察之後,將所有的訊息在心中內化成形,思考設計就像是在和自己與社會(人群)對話。就像老師有說到自己大約兩年半換一次工作,就是為了讓自己可以在不同的領域和方向中接觸不同的設計模式,我認為這是一種樂趣,因為他在之中體驗了不同的思考角度和生活模式。我想設計這個職業不只是一個工作或是興趣,它也是代表著一個人的生存特色和生活規劃。一個工作或是興趣,它也是代表著一個人的生存特色和生活規劃。“我想要成為一個怎樣的設計師”這個問題我會開始時常問自己,將他們累積下來,或許就是我人生的縮影。(產設
黃珞鈺)
剛開始聽到講者是BenQ的設計師,以為他要講很產品的思考模式之類,但其實是在說很整體性的設計師價值,對我來說,設計就是生活,我熱愛設計,展覽講座,外校旁聽等,過去可能是大量的吸收和培養美感體驗消化思考,但久了,便知道自己要什麼了,Matt為我們分類,解釋成為一位專業設計師的能力、特質、市場實踐等,這些都是必要的條件,但環境的變遷,改變我們的因素非常多,即使是一位線上的設計師,有過成名的作品後。假如沒有讓想法更進,創意發想,更前瞻性的設計思考的話,便會漸漸的失去設計師的價值,設計師是個體,其個人特質的特色培養讓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不同,團隊合作的重要,讓事情、案子更有效率的完成,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懂得溝通,圓潤的和任何人相處,案主,同事、老闆、廠商、父母、老師、朋友皆是,建立自己的資料庫,人脈、口碑、品牌、價值,而以上的重點,都是我持續在培養自己的能力,我希望成為一位傢俱設計師,而很清楚之自己的道路和興趣,專業培養,執行能力,我期待那麼一天。能和Matt一樣出色的設計師,和自己定位。(產設
顏于婷)
如同劉講師說的,台灣現今設計產業可說是百家爭鳴,除了大公司的設計部門外,越來越多的中小型設計工作室,設計師的個人品牌與文創商品也正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乍看是熱絡的產業活動,但事實上,設計師要在相關領域站穩腳步,嶄露頭角,相對之下就更加困難了。如同我看台灣設計產業,台灣沒有工業大國(德國)的設計背景,也沒有像芬蘭一樣多元的設計文化和天藍資源,小小的一個海島國家,要如何在強國環伺中殺出一條血路,更是一大難題。劉講師也提到了,若是要以設計維生,光賣台灣是活不下去的XD,要有能力和管道把商品販售出去,因此除了設計專業上的能力外,人脈、語言能力和溝通能力也不可少。也許是世界潮流的緣故吧,現代人要在現代社會中好好的存活下去,除了非凡的能力外,更是沒有相關領域的第二、第三工作能力,大概很快就被“時代的浪潮給淹沒了。從大四上聽講座聽到現在,我只覺得身為一個設計師,要關心的、要具備的能力越來越多了,(今天聯財務報表都要學著看了!),沒有人生來就什麼都會,就勤勉的學習吧!專注發揮自己與眾不同的長才、培養自己值得培養的潛力,光明的未來正等著自己。(產設
黃盈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